延安大学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厅网站)
2014-06-12 10:4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延安大学突出活动的实践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一关键问题进行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坚持“从群众来”聚焦问题
     把延安大学办成怎样的大学,怎样办高水平的延安大学,是新一代延大人必须回答的问题和做好的工作。为此,2013年5月,党委要求班子成员结合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用群众路线的方法找症结、查根源、解难题。通过深入调研,先后征求意见建议9大类158条,主要聚焦为16个问题。其中,教职工反映最强烈、制约学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体制机制存在严重弊端,这也是“四风”存在的主要根源。6月,该校党委根据先期调研结果,果断决定结合下半年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机构设置、院系学科专业调整、干部管理制度”等三项重大改革,以此作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反“四风”,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突破口、着力点和治本之策。

用群众路线解题,形成“立得住、行得通、效果好”的方案

     该校党委在全面的政策研究和实际调研基础上,按照“立得住、行得通、效果好”的标准,集中全校智慧制定改革方案。
     一是组织力量加强政策研究,吃透政策,保证在政策上立得住。二是坚持正确导向,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按照“规范、优化”的原则调整院系及学科专业设置。三是发扬民主,通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反反复复”成熟完善改革方案。“上上下下”,就是将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措施等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请求上级党委的指导与支持;就改革的文件草案分别听取全体职工、教代会主席团、学术委员会和民主党派的意见与建议,集中各方面智慧,使改革方案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里里外外”,就是在方案的起草中认真总结和分析了过去相关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避免重走弯路;同时学习借鉴了省内外30余所高校改革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有选择吸收,修订方案。“反反复复”,就是党委班子反复研究,先后对改革方案集中进行了六次专题讨论,确保了改革方案真正“立得住、行得通、效果好”。

依靠群众,平稳推进改革方案实施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凝聚共识。召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讲清改革的目标、任务、步骤、方法和重大意义,表明改革的决心;同时,党委和党政主要领导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谈话,解决矛盾、沟通思想、消除顾虑,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二是坚持政策标准,严密组织实施,杜绝情感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影响。机构改革,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整合职能相近和交叉机构,裁撤不必要机构,保证政令统一、高效运行。遵循学科专业内在规律、围绕内涵式发展,调整优化学院及专业结构,保证教学资源科学配置,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干部聘任制度改革,遵循公开岗位条件与个人自荐报名、竞聘演讲和民主测评推荐、组织考察决定三个程序,分别按职务等级、岗位类别,分四个阶段进行,实现了机会平等、程序公开、公平竞争。
     三是严肃纪律、严格监督。监督小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干部聘任各环节公开、透明、可检验。四是充分考虑延大干部实际状况,妥善安置落聘干部。

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

     年底的考核测评表明,群众对学校改革的努力和成果是满意的。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主动思考、积极进取、务实干事的氛围初步形成。二是机构运行初步实现了高效顺畅。实行了管理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分类管理,处级工作机构由114个减至53个,形成上下联动自觉、横向协同有力的管理氛围。三是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实行了干部聘任制、任期制、轮岗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明确了岗位职责、打通了干部上下进退通道,变“被动牵引”为“主动发力”;处级干部减少80多名。四是优化了院系设置和学科专业布局。按照学科专业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整合了4个教学单位,重组了3个学院;所有专业按学科大类进行了重新调整 学科力量和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为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责任编辑:孙永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