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延安大学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习近平总书记对该校重要批示精神相结合,与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相结合,牢牢把握思政课关键课程的建设定位,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政策引导,完善管理制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把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向深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规划推进,打牢思政课建设组织和保障基础。该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改革方案》《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实施意见》《校、院(系)领导听思政课暂行规定》等制度。二是严格履行党委抓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校长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校领导主动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工作,常态化进行工作指导;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思政课教研室或一名思政课教师。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听思政课每年不少于4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通过专题党课、形势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方式为师生讲授思政课。三是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持保障,按标准划拨专项经费,设立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名师工作室及“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确保专项经费到位,专款专用;在新校区专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楼,在图书馆专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室,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
——完善制度机制,增强思政课建设管理规范性。一是优化工作机制,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党政重点工作,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延安大学加快建设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均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作出规划设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政治强、学术精、作风好的党员领导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负责全校思政课程开设、教师管理及学科建设,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个教研室,发挥“双带头人”示范效应,在思政教师中遴选优秀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定期对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形成了学校重点建设,学院党政工团组织机构健全、责权分明、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职称评聘、激励制度,实施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明确将陕西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标兵”“能手”“骨干”称号的教师纳入学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范围,实现了副高及以下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从2018年起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发放专职思政教师超课时奖励绩效。三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坚持让受教育者先受教育,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了各项规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规范,形成了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规范。近年来,该校思政课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巾帼建功标兵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水平。一是抓师资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放宽思政课教师引进政策,引进教师一律按A类人才明确待遇,不限制引进博士数量。综合施策引进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设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张雷生教授名家工作室,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挂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选聘孟宪生、马云志、胡艺华等知名学者担任马院兼职教授。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统筹线上线下学习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集中的高水平研修培训,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培训、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专业培训,基本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二是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首批申博培育建设学科,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实施了“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博士授权学科培育工程”,打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导入优质资源,与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多校联合培养博士生,马克思主义学院被列为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学院和陕西省首批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是抓科研水平提升,进一步凝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先后召开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研讨会、“延安精神与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北地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联盟思政课教学研修活动、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学者、专家交流,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据悉,该校2019年获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该校思政课教师撰写的“延安时期全党大学习”一组八篇文章,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延安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是抓社会服务面向,积极引导、支持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思政课教师参与了省、市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区域企事业单位的规划项目编制,形成资政报告50余份,其中承担的中组织部党建研究所2018年度调研课题“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图谱研究”子报告“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图谱的主要构成与丰富内涵研究”获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成果一等奖。加强宣传宣讲,先后在照金、马栏、梁家河等革命旧址建立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组建了理论武装讲师团,深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每年承担校内外宣讲任务100多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该校坚持把深化教学改革作为思政课建设的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设置、教学安排、教材使用、课堂规模作出明确规定,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一是加强课堂管理,制定了《课堂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学生管理规定》等,对思政课课堂秩序、学生考勤等做了明确规定。二是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建立思政课试讲、集体备课、听课互评和集中命题的制度机制;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编写了《延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实践教学教材》,建立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15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将延安精神和党中央十三年历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确保实践教学全覆盖;结合学生自主管理改革,修订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思政课教育学习、考核作出规范和要求。三是开展思政课“大练兵”,全力打造“金课”,坚持“优中选优、重点建设、打造品牌”的建设思路,采取集中授课+团队学习+个人汇报等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形成了一批特色、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形势政策课程学时、学分,坚持党委副书记、辅导员讲授《形势政策》课,全面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以“小红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学研究,目前已在全省高校推广,取得良好成效。该校思政课教师先后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2人获省级思政课、课程思政教学标兵,3人获省级思政课教学能手。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实施方案》《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做出了具体规定,细化了各项考核指标,明确了各项要求,力求“八查四评,两专一究”质量监控融入思政课建设各环节。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建立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制度机制,着力打造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思政课特色品牌,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育人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