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首页

信息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信息工作

    【教育厅消息】延安大学构建“一体两翼”育人体系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9-13 点击:

        近年来,延安大学着力构建“一体两翼”育人体系,成效良好。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

        —— 发挥资源优势,全方位推进延安精神进课堂。一是实施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建设工程。依托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社科项目15项,基于项目研究,出版《延安精神新论》《陕甘宁边区史稿》《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等专著12部,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集》《延安精神》《红色经典导论》《延安精神概论》等教材及教辅资料12部,积极将研究成果导入课程教学,推动教学内容改革;研发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将延安时期相关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为延安精神教育提供资源保障。深化延安精神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总结教改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大学教学》等报刊发表相关论文15篇。二是将延安精神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延安精神教育内容;文科专业开设了延安精神方面的专业方向课,其他专业每门专业课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传承延安精神的典型事例和优秀校友敬业履职、践行延安精神的先进事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公共选修课开设了《延安精神大讲堂》《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8门课程,建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红色影视作品赏析》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延安精神概论》《红色经典导论》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三是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延安精神课堂教学中探索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研发并推出“小红专”-大学生思政教育“指尖上的课堂”(网络微课),创新延安精神教育方式。“小红专”-大学生思政教育“指尖上的课堂”获得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 打造特色项目,全程化开展体验教学活动。该校建成了23个体验教学基地,打造了校内外结合的延安精神育人指导团队,对学生体验教学进行全面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了《为人民服务》等27个现场体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听红色事迹、看红色遗迹”中深度体验延安精神;定期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演红色剧目、写红色诗文”等主题教育活动;将体验教学融入党、团、班级活动,实现了延安精神教育从大一到大四的全覆盖。
        —— 开展服务活动,多维度践行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践行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获得2个学分。开展延安精神资政育人活动,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调研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为地方提供资政服务,参与学生近5000人,完成资政报告37份。组建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张思德青年志愿者协会、延安精神宣讲团等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0多场,参与学生达3865名,形成了“八一敬老院志愿服务”“给延安聋哑学校送温暖”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延安大学延安精神育人成效初步显现。学生通过延安精神教育活动,实现了对延安精神的高度认同,坚定了“四个自信”,积极入党者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区域性奖励126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 620多篇,出版作品20多部,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20多项,完成的资政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30多份。学生在近两年陕西省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中录取率达57.5%,名列八所定向高校前茅。通过麦可思公司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延安大学毕业生普遍具有“为人可靠、责任心强的优良传统,是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三得人才”。延安大学延安精神育人经验在全国15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获得多位全国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延安精神育人成效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