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以延安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为基础,以传播和弘扬延安精神为己任,倾力打造了“小红专”全国大学生思政教育“指尖上的课堂”等一系列“红色文化+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了“红色文化+老区服务+创新创业”的实践育人新模式,为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
项目基础。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延安大学的天然使命和责任担当。该校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80年,现已构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的延安精神教育体系,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方面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该校将延安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延安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培育和打造了一大批现场教学特色精品课程;拥有中、省、校设立的中共党史和延安精神研究机构10个和延安精神教育培训基地6个,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延安精神研究成果。
——
项目介绍。延安大学小红专项目以红色文化为教育内容,以微课、MG动画、图文等为教育形式,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从“指尖”直抵“心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将延安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历史思考未来,用精神指导现实,助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该项目获得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
——
项目主要内容。小红专项目课程内容包括“走进延安”“重温党史”“追寻先辈”“传承精神”和“筑梦中国”五大版块。其中“走进延安”包括党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第三方眼中的延安和梁家河岁月,这个版块是课程的特色和重点;“重温党史”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追寻先辈”包括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100位人物;“传承精神”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筑梦中国”包括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青春奋斗故事的内容。该框架和课程内容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更新和扩充。
——
课程运行平台。小红专项目开发了App课程运行平台,由用户使用端和用户管理端两部分组成。用户使用端是基于手机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同时开发小红专WEB网络,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通过开发学习、讨论、问答、考核等功能模块,将课程内容以MG动画、图文、微课等形式向用户推送,使用户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适时学习的软件平台。用户管理端主要是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管理完善用户信息,掌握用户学习状态,分析学习数据;通过用户大数据采集,分析学校、专业、性别及年龄,为用户做基础数据画像;基于LBS对用户使用地点及时间段进行分析,为智慧校园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用户课程学习、讨论互动、考核成绩等数据,为产品内容的更新迭代做参考依据。
——
项目应用场景。小红专项目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场景。一是用于高校开设网络选修课。小红专项目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特色的课程内容和完备的教学、互动、考核、评价和数据分析系统,高校可购买此产品,按照实际需求自主设置学分,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思政教育网络选修课,以丰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用于辅助思政理论课、党课。小红专可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党课提供教学素材,教师可将小红专中的微课作为素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清新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用于学生骨干培养。小红专可以为学生骨干培养提供理论教材,改变传统理论讲授的培训形式,学生可通过小红专APP进行适时学习和互动讨论,菜单式选择学习内容,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学校也可根据培训需要将学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思想评价的内容之一。四是用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小红专可广泛应用到主题班会、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学生活动中,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也可作为网络文化产品,在学生中广泛传播,以弘扬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项目开发现状。该项目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学校主导,公司参与的形式负责开发和运营。延安大学负责小红专项目课程内容的研发、内容的审核和互动交流等;企业负责视频制作、平台开发、运营管理和平台升级等。目前,该项目已成功与陕西红传教育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接受了战略技术融资,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市场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按照每日一课的方式向在校大学生进行推送,每学年推送200节左右的课程,学校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情况设定学分。课程的形式主要是视频微课、图文和MG动画,每节课时长约5—8分钟。项目计划开发1000节微课,目前已开发300节课程并投入使用。这些项目课程从今年六月份投入试用以来,已与省内外4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书,受到高校及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得到省委高教工委和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计划于2017年11月份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产品推荐会,并在部分高校进行项目的试点运行。
——
项目推广计划。延安大学计划一年内开发完成所有规划的课程项目。按照“试点先行,覆盖陕西,走向全国”的步骤,计划于2018年年底覆盖全省高校,并逐步向全国高校进行推广,力争于2020年达到全国高校20%的覆盖率。学校将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教育效果,计划与全国范围内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的高校和有意向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校进行合作,以“共创共享”的理念,实现资源、内容、平台的共建共享,将项目努力打造成全国性的品牌课程资源,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待时机成熟时,再面向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进行推广,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培训和中小学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等方面,实现课程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