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延安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凸显特色”的基本思路,多举措加快一流专业建设成效好。
——
系统规划、分层推进。该校先后印发了《延安大学“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延安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等制度文件,启动实施了省校两级一流专业建设工作,以形成坚实梯队持续冲击提升。遴选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6个专业进行校内一流专业建设,从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产学研合作、教学质量保障和专业特色凝练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目前,遴选、培育的16个校级一流专业中,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9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
凝练特色,提升水平。该校以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为基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突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延安精神教育,控制招生规模,强化学术训练,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路遥文学精神为引领,加强学生的“4个一”(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流利普通话、一颗忠诚事业的心)基本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音乐学专业发扬老鲁艺办学传统,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紧密围绕红色艺术和陕北民间艺术两大领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化学工程与工艺、临床医学、生物科学三个专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紧紧抓住“5个注重”(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注重个性化培养),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注重内涵,优化结构。该校适时修订了《延安大学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2017年,该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良好就业为着眼点,新申请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油气储运工程、儿科学3个本科专业,整合了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2个本科专业。
——
创新模式,试点先行。该校制定了《延安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办法》,从目的范围、工作思路、具备条件、管理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2017年,该校扩大了卓越人才培养试点范围,一方面持续推进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一带一路”金融+俄语等卓越人才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遴选新增了英语、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历史学等4个专业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试点,以卓越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引领,助推该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重视课堂,深化改革。该校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工程”作为重点任务和举措,制定了路线图。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基本思路,启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立项建设并结题验收了三批共201项课堂教学改革专项项目,形成了一批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该校采取“分类分层”的建设思路,推行了第四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在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大类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和“专题式教学”改革等两个层次的改革,力求课改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
强化保障,提供支撑。该校持续加强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一是加强课程顶层规划,先后制定了《延安大学“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延安大学“十三五”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规划》,同时,还将课程和教材建设纳入该校实现追赶超越发展任务,对一流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该校以特色理念为指导,按照“校本特色课程+网络优质课程”的建设思路,依托延安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和该校的特色学科优势,汇集优质师资力量,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应用性强的校本特色课程和教材,以此带动该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目前,该校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了第一期校本教材出版合作事宜,首批6本特色教材3本已经出版,2本已交付出版社。2017年,该校还启动了第二期校本特色教材建设工作,将进一步打造10部左右教材进行建设。同时,本年度该校还开设了24门校级特色公共选修课,引进了338门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和35门智慧树网络通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