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首页

信息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信息工作

    【教育厅消息】延安大学李生策:坚定发展自信 争当时代先锋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1-11 点击:
    坚定发展自信 争当时代先锋

    延安大学 李生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延安大学的辅导员李生策,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能走进**大学与同学们交流。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坚定发展自信,争当时代先锋。之所以要讲这个题目,就是想从经济发展层面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时代,是一个属于大学生的时代,是一个属于创新者的机遇,只要我们能够坚定对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自信,就会坚定对大学生群体发展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之后,再将这种信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决心,就可以勇敢地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认识经济发展新飞跃,坚定大学生发展新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新难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靶向治疗,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变,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这个新飞跃,源于习总书记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如果没有减速、调档、提质、增效的正确判断,我们可能还是在过去的老路上艰难爬行,可能还在为无谓的GDP盲目追逐。这个新飞跃,得益于习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如果没有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大解放,我们的发展方式可能还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可能还在代工制造的低端价值链中极力地挣扎。这个新飞跃,是习总书记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经济发展战略合力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国制造2025,就不会有蛟龙入海、墨子升空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如果没有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就不会有雄安新区的构想,城乡面貌的变化和西部崛起的速度。如果没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方针,就不会有“新四大发明”的诞生,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和就业的稳步增长。今天,我们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发展自信。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后经济持续低迷,唯独我国保持着长期的中高速的增长,中国目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在近五年就增长了近40%。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发展自信。150多年前,我国因错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备受欺凌。新中国成立时,我们还用着洋火、洋钉等西方工业品,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了全世界的“制造中心”,用了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发展路。近五年,我们又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实现了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角色转变。在这个科技决定国运,科技决定未来,科技创造生活的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需要人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需要青年一代的创造。习总书记说:“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兴国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领航者,我们要有科技报国的决心和创新发展的信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领去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或许有的同学会说,科技报国那是工科学生的事情,我一个文科生,能干什么?但我要说的是,未来的科技形态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的概念。马云是学英语的,但玩的是互联网,共享单车的创始人戴维是文科生,却发明了“共享经济”。马云曾预言:未来的企业家应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人。而解决社会问题,正是我们文科生独特优势。或许有的同学会问:我们没有资本,没有人脉,再怎么努力将来还可能给小学的老板同学打工。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土豪逆袭现象那是粗放式发展时代特有的产物,未来的产业形态是高端科技+现代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将成为你最大的人脉和资本。因此,我们要坚定发展的自信,不仅要坚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信,更要坚定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自信,以发展的自信,在经济新飞跃跳动的音符中唱响属于我们大学生的青春乐章。
         二、 把握经济发展新理念,担当大学生发展新责任。

    大家要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奇迹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靠的就是投资驱动和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驱动,这是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最有效,最便捷,最容易的发展方式,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就逐渐暴露出他的弱点。2008年的一场世界金融危机,使得这种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出口靠不上了,我们不得不架起另外一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但是,虽短时期挽救了危机,从长期来看却造成了中国经济严重的产能过剩、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一些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借此问题便大发议论,整天宣扬中国经济“崩溃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保持定力,坚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又大刀阔斧地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 “怎么看”的问题,而且更加清晰,更加具体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五年来,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使中国经济发展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五年,鬼城没有了,房姐消失了,农民进城了;这五年,知识值钱了,创业增多了,留学生回国了;这五年,陕北变绿了,黄河变清了,陕西变富了,这一切的变化正是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结果。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的发展理念转变了,发展的路径和举措找对了,但要彻底解决我国当前发展的不充分、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你是工科生,那就立志钻研前沿技术,用你的创新去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如果你是文科生,那就洞悉行业发展,用你的思维去创造这个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如果你想创业,就需关注社会问题,在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寻找自己的创业机会。如果你考公务员,就要先从修身开始,为将来的政治生态的持续改变增添新鲜血液。如果你搞学术,那就立志做国家级大师,如果你做技术,那就立志成大国工匠。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即使选择到边疆地区建功立业,只要心怀天下,心中有责,也依然能为国家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三、融入经济发展新体系,做好大学生发展新准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举措,这构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这五年,煤矿为什么减少,粗钢为什么减产,房价为什么稳住,国企为什么振兴,企业为什么减税,民生为什么改善,正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的调整结构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的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的竞争先机和优势,就会像150年前一样失去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决策。中国现在14亿人7亿人在农村,即使将来城市化率达到发达国家70%的水平,仍有5亿人仍然要生活在农村,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目标。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靠以点带面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是必然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的东部优化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举措是对区域不协调问题的“全科式手术治疗”。提出的以城市群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改变了过去盲目的城市化扩张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曾几何时,市场竞争不是靠着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优化,而是靠着谁有关系,谁有资本,谁能垄断?造成这种不正当竞争或竞争不充分的原因正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习总书记审时度势,敢于刀刃向内,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五年来,通过简政放权、产权保护,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系列措施肃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了优胜劣汰,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全面开放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举措。为什么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正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从中尝到了太多的甜头。有学者研究测算: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30%。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退回封闭的孤岛,只有不断扩大开放,进行合作共赢,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同学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战略举措,已经为我们勾勒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格局。我们现在要做就是,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发展新体系,做好迎接未来的新准备。将来,我们要想在供给侧中找机会,就得玩转云计算、大数据;要想在实体经济中谋发展,就得钻研新技术和互联网;要想在现代服务业中寻突破,就得洞悉社会需求,训练创新思维。所以,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像习总书记教导我们说的那样:去如饥似渴地学习,去只争朝夕的准备。这个准备,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素质的提高;既是思维的开拓,也是技能的增长;既是能力的锻炼,也是品德的修行;既是对自身发展的责任,也是对国家发展的担当。
          同学们,新飞跃奠定新信心、新理念催生新责任、新体系呼唤新准备。让我们坚定发展自信,勇做时代先锋,树立起该有的信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做好该做好的准备,在未来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和智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