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首页

信息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信息工作

    【教育厅消息】延安大学立足校本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编辑: 发布时间:2022-06-28 点击:
          近年来,延安大学不断优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持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开展“课程思政”培训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组建课程思政培训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校组建了课程思政培训团队,目前,已对该校12个学院300余名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培训,开展校本培训9场,校外交流20余场,网络直播多场,培训人数达2000人次,直播粉丝万余人。
         ——三个培训环节环环紧扣,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该校课程思政培训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环节、案例展示环节和实战环节。该校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育人作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为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达到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实际效果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形成校本培训课程。为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该校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先后选派教师,赴武汉轻工大学参加了ISW(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国际认证培训,并组建了ISW(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教师培训团队。团队反复研讨、开发、确定、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目前,已分别对该校化工学院、石油学院等8个学院教师、辅导员及新进教师开展了9场校本培训,培训教师300余名。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师教学自信。该校ISW(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以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围绕加拿大引入的BOPPPS教学模式展开,即Bridge-in(导入)、Objective/Outcome(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学员被分为小组,每组4-5人,各由一位引导师带领。学员通过微格教学演练、一对一反馈、不断改进教案再次演练的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疫情期间,该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该教学模式的演练与展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任务清晰、目标明确,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自信,对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开展“对分课堂”培训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组建对分课堂培训团队,构建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课堂改革新模式。其特点是把一半时间交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性学习。“对分课堂”培训团队是该校继课程思政培训团队、BOPPPS教学设计培训团队之后组建的第三个校本培训团队。“对分”重新定义了课堂,重塑了师生关系,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发挥参训教师主动性,课堂展开“师生对话”。“对分课堂”培训分为精讲、独学内化、讨论和师生对话四个环节。精讲环节中,讲解对分课堂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及对对分课堂的案例展示;独学内化和讨论环节中,培训教师被分为6个小组进行合作性学习,生成小组讨论“亮”“考”“帮”;最后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了师生对话。
    依托各类优势资源多样化长效化开展教师培训
         ——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提高教师英语口语水平。2021年11月16日,该校第一期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班开班。培训以面授和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共分为四个班次,每个班分为20个学时授课。自此,每周二和周四不同班次的参训教师都进行常态化的教师英语口语学习。
         ——开展参与各类活动,多样化开展教师培训。自2015年,该校加入“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盟”(简称“西北联盟”)以来,学校积极承办并组织教师参与西北联盟活动。此外,该校还不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茗约兰蕙”教师沙龙等活动,实现了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和长效化。

    ( 责任编辑:张晨悦   审核:刁巧燕   终核: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