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在防疫期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在网络思政中的独特作用着力提升育人质量,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制定工作方案、收集统计信息、关爱重点学生,压实校园防控责任、扎紧病毒入侵入口,针对假期特殊时期的特点,坚决筑牢网络思政育人堡垒。
——
编织信息情报传输网。假期特殊时期,学生没有集中在校,统计信息情报难度大。针对这种特殊情况,该校及时建立了“学校主管领导牵头,学工部—学院—辅导员—学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宿舍长”网络六级的管网通畅、网格密集信息情报传输体系。层层传导、人人发力,确保了信息情报万无一失、准确无误。所有参与其中的学生干部,利用微信群、QQ群、电话等平台完成信息情报每日统计报告、数据分析等工作,特殊情况特殊渠道处理,切实形成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工作体系,编织起科学高效的信息情报传输网。
——
引领自主学习新风尚。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功效,倡导广大学生充分利用加长版假期充电蓄能。校、院学生自主管理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强化自我约束力,完成非客观要求的学业目标。非常时期,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发挥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的独特作用。该校政法学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十招”引领自主学习新风尚,即每天微信平台推送疫情讯息、协助广大同学做好网络上课前准备、建立学习群号召一起学英语备考级、每周推荐一本大学生读物、每天推荐一篇网文、倡导班级集体预习功课、推荐学校学工部等部门提供的健康教育公益课、动员参加任课教师科研工作、号召研究生及高年级同学写小论文、发起假期学习体会征集号召。十项举措同时上线,引领广大学生假期不空虚、在家不无聊,使同学们知道不是没事干,反而是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
打造思政教育新载体。网络思政在疫情防控时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校积极打造依托网络的大学生思政新载体,在举国抗“疫”期间,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该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对接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校领导包学院、院领导包班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支部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与广大同学在网上时时互动,时刻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跟踪学生思想动态;校院团委安排各班级组织网络主题团日活动、召开微信群主题班会、跟进“青年大学习”;该校学工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出思政教育相关内容,鼓励广大同学参与《书记信回音壁》栏目,征集学生给书记写的回信并线上推送。
——
发掘服务“疫”线新亮点。战“疫”时期,异地战“疫”。该校学子在居住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机动灵活地服务抗“疫”。在疫情知识宣传、卡点执勤、劝导群众、数据统计等工作中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涌现出一批志愿典型,该校政法学院李飞宏、宗逸凡、肖贤、张栋瑞等同学积极捐赠抗“疫”物资;经管学院侯可欣与数计学院侯思远双胞胎共战“疫”;政法学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席董秉鑫在卡点志愿执勤;鲁艺学院学生许强用画笔致敬逆行英雄,讴歌时代精神,为抗击疫情呐喊助威;经管学院退役大学生李世杰矢志不渝跟党走,坚守阵地,奋战“疫”线;政法学院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倡议广大同学参与“信息1+10”活动,即1个同学每周向10个亲属群推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发挥大学生优势,帮助亲属获取官方讯息,协助辟谣传谣;该校学生还在网上主动应“筹”,通过水滴筹平台、特殊党费等形式积极捐爱心等等。典型事例仍在继续,亮点服务永不掉线。参与疫情“大考”,坚守校园阵地,延安大学全体师生鼓足干劲,全力“抗疫”,有信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