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首页

信息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信息工作

    【教育厅消息】延安大学着力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4-25 点击:
          延安大学组织师生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精神和对延安大学的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学习践行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 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学习宣传。一是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学习回信精神,作出安排部署。该校党委书记张金锁指出, 全校各部门、各院系要结合学校“延安精神特质”人才培养特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着力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教务处、学生处和各院系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行动方案》,方案从结合专业特点思政育人、教师转型发展培养、“金课”打造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落实要求。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云学习”活动。开展线上宣讲会,宣讲团成员从志愿辅导、思想成长和练就本领等角度,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微宣讲;开展线上学习分享会,交流学习心得;组织易班学生工作站参加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国高校“新媒体平台@大接龙”活动,以“共进共勉,绽放青春之花”为题,接龙推送该校师生为抗“疫”奉献力量的事迹,依托平台优势推进线上学习;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同守一颗初心——‘延河联盟’高校党员共学回信精神”校际联学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携手共承“延河魂”,共筑“红心结”。
    —— 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思想基础。一是出台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鼓励广大教师充分挖掘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先进事迹、延安精神、优秀校友和校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在线教学以来,各院系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洗礼,“云”里悟理,课程思政给学生最正确的价值观。二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系统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三是精心打造疫情下的思政课, 8000多名大学生齐聚“云端”,同上“坚定制度和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延安精神,重在践行”“抗‘疫’战•家国情•思政课”三门思政“金课”,增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统筹实施“五个一”活动,在线学习期间和返校入学后,分步开展观看一部《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抗“疫”视频纪录片、聆听一场驰援湖北抗“疫”英雄事迹报告、参观一次校史馆和学习书院、精读一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平凡的世界》著作、完成一篇“疫情下我的思考与感悟”课余学习论文,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以资政育人为导向,筑牢大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基础。该校始终坚守革命老区大学的责任担当,坚持延安精神特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以专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根本、贯穿全程、分类实施的“三模块、两环节、一训练”实践育人体系。一是举办“抗‘疫’进行时,竞赛不停止”系列线上学科竞赛活动。二是“疫情传播与控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所有赛题来源于当前疫情传播与防控中的现实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和大数据技术认识疫情,发挥专业能力参与防控工作。三是举行“不忘育人初心 •抒写抗‘疫’精神”大学生艺术作品比赛,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段,讴歌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抗“疫”英雄,用艺术作品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四是开展大学生抗“疫”期间为医护人员子女在线学习辅导,为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等群体开展文化课程辅导、艺术体育教育、乡土文化认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社区科普宣传、公共卫生安全宣讲、服务“三农”、科技扶贫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五是实施资政育人工程,开展大学生资政育人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服务人民、服务基层、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据悉,该校每年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开展定期支教、支农、支医、支边等活动。
    —— 以回信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教育引导医学生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弘扬红医精神,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助力战“疫”。二是不断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着力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顺利完成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带教师资培训等教育教学任务。三是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为医学生在线上开设系列人文素质选修课和讲座,提升医学生文化素质。 四是坚持精英教育理念,注重内涵建设,以国家“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能力。 五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综合实施LBL、PBL、CBL、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床旁教学、模拟教学与虚拟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扎实做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教学改革工作,助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