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期,延安大学广泛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等社会实践服务,以实际行动奏响“与祖国共奋进、与圣地同发展”的主旋律,谱写了激情燃烧的青春乐章。
——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延安大学利用红色资源优势,重温感人的红色情怀,各实践队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知识,深入延安周边革命老区,“用心”体味红色精神,为当地百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进行红色文化的调研。延安大学公管学院、政法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等实践队伍分别围绕“弘扬延安精神,行走红色沃土”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深入陕北地区枣园镇、南泥湾镇、直罗镇、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小河会议旧址、杨家沟革命旧址等地,通过重走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线路,了解党的奋斗历程,积极开展党史宣讲、医疗卫生宣传、走访调研,感悟中国共产党辉煌背后历经的苦难,深刻体会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使青年大学生立足自身、完善自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努力成长成才。
延安大学社会实践队在宜川县进行苹果免套膜技术指导
——聚焦精准扶贫,宣讲惠民政策。根据学校中省精准扶贫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各学院学科特色、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技能与热情,组织文学院、鲁艺学院、物电学院等社会实践团队赴宜川果业局、宜川初级中学,围绕“苹果销售、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帮扶”等内容,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实践方案,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记录推广实践活动过程中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的影响力,带动社会各界关心陕北的精准扶贫工作、参与社会扶贫。
延安大学社会实践队在定边县调查红花荞麦种植情况
——利用专业优势,关注民生现状。各实践队致力于科教兴国、医疗服务,结合延安及周边特色生活文化,利用专业知识,对乡村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当地百姓沟通交流。医学院“探寻老区精神、聚焦医疗现状——陕甘宁边区之行”实践队充分利用医学专业优势,义诊人员为实践地居民提供免费检查、健康咨询服务,提醒居民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多参加锻炼,发现头晕、头痛等问题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同时,他们还为居民讲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用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赠送了常用常备药,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生科院实践队结合陕北区域经济发展,对小杂粮规模化种植情况调研,对种植加工技术进行帮扶,开展生产指导、病虫害防治讲座、加工技术科普等活动,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农业服务活动。
——开展支农支教,为爱筑梦远航。该校围绕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将支教、支农落实到本次实践当中。教育学院、爱心社实践团队以“开展教育扶贫,雨露浸润心灵”为主题,分赴陕北、陕南等贫困山区,主要面向当地小学初中学生,采取就近招募、自愿参加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队员们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结合当地孩子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给孩子们送去了精彩而丰富的知识,同时将知识以多种方式表现,在保证教学任务认真完成的同时,各成员还利用空余时间深入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调查,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性格形成,利用专业知识对孩子们进行了心理疏导。
延安大学社会实践队在陕南支教现场
——践行环保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践队积极响应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助力全面打赢环境整治与保护攻坚战,在环保观念、垃圾分类普及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石油学院、公管学院实践队分别对榆林市、延安市重点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展开了调研;物电学院“实践队对榆林市荒漠化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践队员前往各个街头、垃圾分类站,切身体会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加肯定了“环保先行”的必要性,呼吁更多的人们保护环境,通过讲解、视频、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城市社区及乡镇农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主要方法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