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首页

信息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信息工作

    【教育厅消息】延安大学多维度开展精准资助走访活动

    编辑: 发布时间:2019-12-29 点击:
          近年来,延安大学秉持“做强自身、摸准底数、精准施策、强化育人”的发展思路,创新举措、深入开展走访活动,提高摸底与宣传实效。

    提前筹备,一步到位
          ——统筹兼顾,提高走访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学校资助工作小组利用学校资助学生数据库,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为重点,将走访地区精确瞄准本校建档立卡生户籍中最薄弱地区和最贫困乡镇。学校成立由各院系辅导员为主要成员的走访小组,在学生处的统一组织下,于2019年1月起,赴榆林、安康、延安、河南濮阳等地市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开展调研和政策宣讲活动。
    —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走访队伍执行力。选派有担当、能力强有经验辅导员老师带队指导,保障团队成员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升队伍管理水平和执行力,确保走访活动顺利高效开展。8月5日至8日,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田伏虎带领学工部副部长张翔、建筑学院副书记付旭、我院党委副书记冉晓辉组成走访小组,赴陕西省咸阳市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家访活动。


    党委副书记赴陕西省咸阳市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家访活动
          ——多方走访,全员走访。在专门派队伍开展走访活动的同时安排返乡受助学生利用假期回母校宣讲,将政策宣传关口前移。安排返乡老师对同籍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使家校联系更密切,资助反馈更全面。


    延安大学学生假期深入家乡学校宣讲
    宣传调研,两翼并举
         ——在项目设计上注重“倾斜度”。由学校资助中心发放《走访调研记录表》与《调查问卷》,栏目涵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成长成才、发展方向进行全面了解。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刨根问底把关细节,为进一步提升精准资助帮扶工作水平搜集信息。广开门路、收集创意,助力资助工作推陈出新。
          ——在调研方向上体现“融合度”。以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为目的,以走访为契机面对面深入交谈,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基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评判,另一方面综合学生个人申请、日常消费情况、班级民主评议、平时表现观察等多个渠道,搭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借以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


    延安大学走访小组老师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在宣传形式上突出“灵动度”。走访宣传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把握关键节点,提高宣传效率。如:前往学生所在乡镇的田间地头与邻友交谈,提高他们对政策的知晓率;前往当地村镇中学,向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宣传资助政策,提前扫去他们的后顾之忧;与家长沟通时提醒他们要善于使用国家、地方、学校资助部门开通的官方网站、信息服务平台,主动获取资助信息,了解各种资助政策等。

    三方携手,四轮驱动
          学校牢记使命,周密筹划。老师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使受访家庭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家长积极配合,双方携手构建学校与家庭的育人桥梁,形成家校合力。使走访小组能够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回复解决,认真梳理分析、积极采纳,达成“家—师—校”的走访三方反馈循环,在相互了解中携手共进。走访活动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真正把关爱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师生心连心。
          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是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实际开出的治本良方。受资助的同学,在寒暑假期间深入家乡的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向更多的即将迈入大学校门和正在圆大学梦的寒门子弟介绍自己在资助政策帮助下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亲身经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一种“走访”。它不仅能够广泛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更能以此锻炼提高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一举多得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