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安大学坚持把延安精神作为党建之魂,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熔铸党建之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党的建设的统领。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学校办学正确方向;自觉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坚持改革创新,以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的实绩实效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用延安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推动延安精神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眼“延安精神特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体两翼”延安精神育人体系,把延安精神按年级、分时段、划群体,覆盖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三是深化延安时期党建理论研究阐发,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设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创办《延安镜鉴》资政报告,出版《延安精神原生形态探源》等30余部著作。
——
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解党建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延安大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针对党员党性不强,规矩意识差的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出台《处级领导干部履职核查办法》《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办法》等,对23名党员进行了函询和纪律处分,切实把规矩意识在党员干部中“立起来”。二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薄弱,凝聚力、号召力不强的问题,组织实施党员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目前15位党委委员与52位党外人士联谊交友,431名中共党员一对一联系431名党外知识分子。打造“一院一品”红色党建工程,形成了“红色卓越”“特立班”等党建品牌。三是针对作风建设软、散的问题,以省委巡视整改和“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学习侯明书老师先进事迹,建功立业延大建设发展”活动,推动干部教师作风实现了整体好转。
——
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党建服务陕北老区建设发展。长期以来,该校坚持在贡献中求发展,在服务中得认同,为增进陕北地区人民的福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用延安精神资政育人,制订了《延安大学资政育人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立项课题313 项,56项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累计632人次教师、5600余人次学生参与,人才培养能力和智库咨询水平不断提升。二是着力服务陕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人才和学科专业优势,支持老区脱贫攻坚,积极开展能源化工、生态修复、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并加快就地转化,累计产生经济、环境效益6亿多元。三是全方位开展延安精神培训教育,成立 “窑洞大学”和“泽东干部学院”,面向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延安精神培训教育,近年来累计举办1500多期班次,7万多人接受培训。
——
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推动党建引领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该校把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强党建的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一是贯彻“三项机制”,坚持去行政化不动摇,实施了干部选用管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打破官本位思想,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处级干部由305人下降到170人。二是坚持教学科研中心地位不动摇,把知识分子的注意力、兴趣点转移到教学、科研工作上来,一批教授回归到教学科研岗位。近年来,教师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201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31项,科研经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先后引进中科院科研团队1个,引进、培养博士212人,建成4个院士工作站(室)。
四是在中省市各级的支持下,延大新校区基本建成,暑假期间将全面投用,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